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中药】中药命名:药无重名惠万家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来源/张仲林工作室(e620228)整理


▲中国中医药网截图


中药命名:

药无重名惠万家


时间:2024-04-0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4版  

作者:赵中振


中药的命名,含有历史渊源,也有文化内涵。李时珍曾不止一次地阐述编著《本草纲目》的初衷——澄清中药的混乱。而释名正是李时珍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

释名解惑

翻开《本草纲目》,“释名”位列每一味药物的第一项。“释名”用于解释药名的含义,有的浅显,有的隐晦,不能一望而知,李时珍竭尽所能地对各个药名进行解释。从起名的源头到中途的变迁,解释每一层含义,与下文再叙述的药性相呼应。这是最见功力的一部分,是精品中的精品。读懂药名对于了解药性、记忆及应用该药有诸多帮助。

在中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时常出现,非常复杂。释名的意义不仅是简单地解释药物名称的由来,更是要解决名实不符的大问题。

有一味药名叫葎草,现在一般的药店里都见不着它。葎草在南北方都可见到,它是一种蔓生植物,茎上有细刺,北方人称为“拉拉秧”,麦田中特别多。当年我到农村插队麦收时,手臂常被拉拉秧划出一条条血印子。

葎草入药历史悠久,作为民间草药多有使用,可清热解毒。“葎草”之名首次出现在唐代的《新修本草》,是当作新发现的民间药物来收载的。

经过李时珍的考证,发现更早成书的《名医别录》中其实已有记载,只不过叫作“勒草”。“此草茎有刺,善勒人肤,故名勒草。”勒草这个名字不常用,医家不闻其名。“勒”在南方某些地区有“刺”的意思。李时珍是湖北人,他从方言的变异推导出了“勒草”就是“葎草”,将两者合二为一。李时珍把它归到“有名未用”一类(记载有其名,应用未多见)。李时珍纠正了命名的混乱,该分的分,该合的合,这是《本草纲目》的一大贡献。

命名依据

中药的命名有很多依据和方法,也有很多趣味。称其名而识其性,呼其号而明其功。

第一种,用颜色命名。例如,白芷、丹参、黄连、黄芩、地黄等。白芷,芷为芳香之意。《楚辞》里多处记载了白芷,如屈原的《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白芷实际的颜色是白色,气味芳香,所以叫白芷。

第二种,用味道命名。龙胆,其根的形态像龙须,味道非常苦,像胆汁一样,所以叫作龙胆。细辛,其须根很细,味道辛辣,只要尝一次终生不会忘记这种味道。

第三种,用形状命名。海金沙,蕨类植物,孢子入药,质量非常轻,似粉末状。传统变戏法的向火上撒一把棕黄色的粉末,就看到噼噼啪啪冒火星,那棕黄色粉末就是海金沙。虎杖,其植物茎表皮很特别,有着像虎皮一样的斑纹,形态如杖,所以叫作虎杖。此外,还有虎掌、乌头、鸢尾、白头翁等。

第四种,结合产地命名。川芎、川乌、川贝母等皆因产于四川而得名。关防风、关黄柏产于东北地区。广藿香、广陈皮皆产于广东。这些药物都具有产地的标识,一般都是道地药材。还有阿胶出山东东阿,党参出山西上党,建曲、建泽泻产于福建。此外,还有一些外来的药材,名称中有“胡”“番”“洋”的,大多原产自外国,如胡椒、番泻叶、洋金花等。

第五种,从物候的角度命名。半夏,农历五月成熟,恰巧夏季过了一半,故得其名。夏枯草,每到夏至果穗成熟的形态像是枯黄凋谢了一般,因此而得名。忍冬藤,因经冬不凋而得名。夏天无,由于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时节就枯萎而难觅其踪,故得名。冬青子,因冬季采摘其成熟果实而得名。万年青,因四季常青而得名。

第六种,结合功效命名。益母草,顾名思义,对母亲有好处,能活血调经,为妇科良药。骨碎补,意思是可以使断裂的骨头愈合,用于治疗骨伤。番泻叶,番指外来,泻代表功效是泻下,叶指药用部位为叶。三个字,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防风、续断等,药名中体现出了药物的功效。

第七种,文化衍义命名。山药,原名薯蓣,因避唐代宗李豫名讳而改为“薯药”。到了宋代,又因避宋英宗赵曙名讳而改为“山药”。经过两次改名,变成了现在的山药。

第八种,根据外语命名。比如,没药原产自非洲、阿拉伯半岛等地。在原产地的语言中发音为“Myrrh”,在中国音译成没药。曼陀罗,药名洋金花,是梵语Mandala的音译。诃子,又叫诃黎勒,音译自Harada。

第九种,因民间传说命名。刘寄奴,《本草纲目》第15卷引用了南北朝《南史》中的一段传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南朝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他小时候上山砍柴,看见一条大蛇立刻射出一箭,蛇遁去。第二天,刘裕回到山林中寻找,看到两个青衣小童在捣草药,便上前询问。小童答他们的主人被刘裕射伤,捣药是为治伤。刘裕将这种草药带了回去,此后凡遇金疮之伤就敷上。后人便称此草为刘寄奴。

不可画蛇添足

中药的名称不可画蛇添足。虽然中药以草木为主,有的名中带有草字头,如白芷等。但更多中药名根本没有草字头(艹),如人参。现在很多人在处方中或商品标签上,给参字加上草字头,其实是错字。

石韦,一味利水通淋的药,因为该植物多长在石头上,叶子具有柔韧性,就像加工后的皮革,所以叫石韦。如果给韦加个草字头就错了,曲解了原本的意思。

白及,白指其颜色,及指其块茎一年长一块,一节节接在一起,称为及,也没有草字头。

辛夷也是一样,其味道辛辣,花蕾表面如初生草木状,毛茸茸的。但没有草字头,不可写成“荑”。

中药释名并不是用《本草纲目》就能解答所有疑惑。李时珍没有说到的地方或是解释不够准确的情况仍然存在,这项工作仍在继续。中药的药名还有很多尚不清楚的地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随时留心,会有新的感悟。

另外也有命名意义特殊的。肉苁蓉别名“寸云”,我百思不得其解。为此,我请教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郑金生。郑研究员做学问向来是刨根问底的。他给了我解答,肉苁蓉从内蒙古经过山西由晋商输入内地,山西话“苁蓉”读音近似“寸云”。肉苁蓉也就得了这个小名。因有南北肉苁蓉之分,所以药材行里还出现了南寸云、北寸云。

正名治乱

名称乱,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世界上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0万种,英文名字却有160万个,平均每个植物有五六个别名。瑞典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在200多年前创立了双名法,以拉丁文表述使用到现在,为国际公认的植物命名法。现在生物界在基原上已经实现了一种植物一个名称。今后植物名不再混淆了。

澄清中药品种混乱,从药名做起。中药名和临床应用紧密相关,今后也要做到一药一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的恩师谢宗万教授生前倡导:“药无重名惠万家。”为达此目的,我的老师整整用了六十年,可见难度之大。(赵中振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草纲目》研究所)

▲原标题:中药命名:药无重名惠万家

▲素材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6597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本期编辑:寒香医路 ( 微信号:e53013 )



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张仲林 作者/江玲、林树源

▲八大将军名家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题词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潮安村医张仲林医者人生 作者/刘堂平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作者/邓连朝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张仲林战友而作 作者/周学勤

▲张氏中医三代传 痒疹胃病拿手活——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卢素英、程国梁

▲张氏中医最可敬,痒疹胃病医术精——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范瑞彩

▲德行天下,杏林天使——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先生 作者/韩淑青

▲高阳台 · 张仲林医者人生(外十三首)——记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薛艳玲

▲张仲林君你真棒 痒疹胃病最擅长 作者/余禄珍

▲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注痒疹胃病赞 作者/王文娟

▲张仲林中医世家 医治胃病与痒症 作者/卢素兰

▲三代行医张仲林 专治痒疹与胃病 作者/闫春迈

▲中医世家张仲林,痒疹胃病拿手活! 作者/闫钟锁

▲潮安战友张仲林,痒疹胃病有专长!作者/张铁栓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 作者/王福生

▲潮安张仲林 医德远闻名 作者/蔡海文

▲战友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 作者/余华

▲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作者/刘静珠

▲潮安村医张仲林医德双馨,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蔡芳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张仲林,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薛艳玲

▲杏林好医生 潮安张仲林 作者/姚君春

▲南粤好村医 潮安张仲林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13位楹联家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题写嵌名联 编辑/寒香医路

▲18位作者撰文同赞痒疹胃病医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37位作者为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撰写通讯、诗词、诗歌 编辑/寒香医路

▲13位师友同祝张仲林医生兔年大吉平安喜乐!编辑/寒香医路

▲39位师友同祝张仲林医生六十二岁生日贺词 编辑/寒香医路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展张仲林生日贺词 作者/余禄珍等

▲八一诗同题 潮安张仲林——致敬潮安退伍军人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张仲林 治痒疹胃病——诗词同题:致敬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编辑/寒香医路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张仲林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喜迎元旦 作者/张仲林

▲【张仲林】元旦抒怀 作者/张仲林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事迹展播 编辑/寒香医路

▲走进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役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的故事 编辑/寒香医路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坐诊 作者/邓连朝

▲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作者/崔柔然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退伍军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医者人生 作者/刘堂平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龙年春节寄怀 作者/张仲林

▲【张仲林】龙年春节感怀 作者/张仲林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张仲林工作室】给您拜年啦!作者/张仲林

▲潮安医生张仲林龙年治疗痒疹胃病更好 作者/邓连朝

▲11位师友同祝张仲林医生龙年大吉行大运!编辑:寒香医路

▲潮安张仲林医生63岁生日特刊 编辑/寒香医路

▲【南方村医】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作者/张仲林

▲枸杞子疗病新用 作者/张仲林

▲壬寅虎年说虎药 作者/张仲林

▲癸卯兔年说兔药 作者/张仲林

▲甲辰龙年说龙药 作者/张仲林

▲第三届南方健康传播与创新大会精彩回顾!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在第四届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中获奖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在第六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展中获奖 编辑/寒香医路

▲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医学图库】史上最全的320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版 一部)检索品种目录——在线查询高清彩图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文)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媒体报道】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作者: 林树源 来源: 潮州日报 时间: 1994年11月15日

▲【媒体报道】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来源: 南方村医 2016-03-16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一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二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工作室痒疹胃病录 ( 2024年第三版 ) 编辑/寒香医路



▲张仲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张仲林工作室公众号隶属于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

张仲林工作室 2024年祝福大家: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事业骎骎!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